公共景区免费不是福利而是权利
公共景区免费不是福利而是权利
2014-09-26 来源:北京青年报 作者:admin三峡大坝从9月25日起,国人免票外国人仍需买票,一时之间,“给力”、“扬眉吐气”等评价不绝于耳。客观来说,尽管景区免费是好事一桩,但不得不承认,此举更像是一场营销炒作。一则,国人免费外国人不免费的方式,仍然存在争议,如是否有歧视外国人之嫌?是否只是炒作的噱头?二则,恰巧在十一前夕,正好是公众关注旅游的时候,此时三峡大坝景区推出免费政策,并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,且又没有花广告费,可谓高明的营销手段。
即便三峡大坝对国人免费有营销炒作的嫌疑,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炒作多多益善,更希望这成为各大景区告别门票依赖、开始转型升级、开启免费时代的契机。毕竟,与国外景区相比,国内景区门票的确偏高,5A景区早已集体进入“百元时代”。而国外呢?日本富士山免费;美国 “大都会博物馆”最高票价也就30美元,还可以随意“砍价”;法国卢浮宫门票也约合人民币85元…… “徐霞客们早已变成宅男”的调侃,便是国内景区门票过高最为形象的注脚。
此次三峡大坝开启免费时代,并非没有前车之鉴,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数据显示,杭州西湖从2002年10月起,开始免收门票,研究者称,西湖当年失去了600万元门票收入,但景区内的茶馆餐饮纪念品商店等商业租金增值700万元。而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——西湖免费十年,杭州的境内外游客人次数增加了2.1倍,旅游总收入增长了3.7倍。数据从来都不会说谎,它总以量化的评价,给你提供最为直观的参考。
三峡大坝如今对国人的免费,很难说不是以西湖为参照物。不过,对于三峡免费,仍有一些期待与希冀:一则,希望三峡的免费是永久性的,不要朝令夕改,应持之以恒,如此才能如西湖一般及时转型,告别门票依赖;二则,希望三峡大坝别搞花架子,即免费应该是货真价实的“免费”,而不能被“票中票”所消解,对于景区内的增值服务,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可以理解的,但对于景区本身而言,不该再有小范围内的门票。如此,三峡大坝的免费,才能赢得民心。
公益性与公共性,理应成为山水景区的本质属性,毕竟,这是大自然的产物,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,应该全民共享,没有谁有权圈起来收钱。既然如此,就不能让山水景区成为一些人的摇钱树,让景区成为某些利益团伙的后花园。诚如知名旅游专家刘思敏所言,“建立国家公园、省立公园预备清单制度,确立合理成本+合理利润的门票形成机制,仿效上市公司公布年报,透明、公平,才是现实之道。”换言之,在推进景区回归公益性的路途中,呼吁景区公开账本也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对于三峡大坝的免费,很多人认为,这是红利、福利,但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种权利而已。一个必须重复的常识是,山山水水这样的景区资源,本来就应该属于公共资源,一些管理景区的企业,也应是公共资源的看门人,而不是“要想从此过,留下买路财”的商人。虽然三峡里修建了大坝,但三峡大坝这个景区的投资、修建与维护,大部分也是由纳税人埋单。三峡大坝这个景区如此,其他景区亦然。既然纳税人已经埋过单,又怎能让他们“二次埋单”呢?
遗憾的是,这些年,免费或票价很低的景区很少,让游客们习惯了“高门票”的时代,当“高门票”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,如今稍微有个景区免票,一些人就会有种感恩戴德的感觉,认为这是景区给的福利,这其实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作怪。就此来说,三峡大坝的免费,只是公众权利的一种回归,希望这样的权利回归,能够再多点。如此,景区才能告别门票依赖,旅游产业才能步入长远发展的正轨。(龙敏飞)